在骨科、脊柱融合和创伤修复领域,面对层出不穷的人工骨、生物因子等“新贵”,有着百年历史的自体骨移植,是否还能稳坐“金标准”的宝座?最新权威综述[1]结合大量临床证据给出了明确结论:是的,它依然是! 但关键原因,你可能没想到...
“金标准”的名号并非凭空而来。自体骨移植(从患者自身取骨,如髂骨或胫腓骨,用于修复骨缺损)的地位,建立在无可比拟的生物学特性和坚实的临床数据之上。
一、百年积淀,疗效为王
01 超长验证期
自体骨移植拥有超过100年成功的临床应用历史,中国每年进行超过180万例骨移植手术,自体骨占据核心地位。
02 愈合效率领先
大型研究显示[2],在治疗长骨骨不连时:
使用自体骨的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同种异体骨或rhBMP-2(无论是否联合植骨)。
自体骨组的术后感染率(12.4%)显著低于同种异体骨组(26.3%)。
需要翻修手术和再次植骨的比例更低。
03 年龄无界限
最新研究证实,自体髂骨移植治疗骨折不愈合,在老年患者中的疗效与年轻患者相当[3],打破了年龄限制的顾虑。
二、“三位一体”的完美生物学
理想的骨移植物需要具备三大核心生物学特性。
01 骨传导性
提供支架供新骨细胞爬行生长。自体骨(尤其是松质骨)的天然骨小梁结构是完美的“高速公路”。
02 骨增殖性(成骨性)
提供能直接“造骨”的种子细胞。自体骨内含有的患者自身、存活的间充质干细胞(MSCs) 就是最强大的“种子兵”。
03 骨诱导性
提供信号分子,指挥宿主干细胞变身成骨细胞。自体骨基质释放的患者自身丰富的生长因子(如BMPs) 是最精准的“信号弹”。
自体骨是唯一能同时完美提供这三种特性的材料! 而同种异体骨、脱矿骨基质(DBM)等常用替代品,各自至少缺失一种关键特性(通常是活细胞或足量有效的生长因子),生物学潜能先天不足。
三、突破瓶颈,让“金标准”焕发生机
传统自体骨移植面临的核心矛盾是优质骨源有限与取骨并发症风险。文献明确指出:髂嵴取骨并发症率高达19% [4],而RIA技术虽将风险降至6%,仍无法解决骨量不足问题。
「骨源生物自体骨组织库」通过创新技术,实现手术废弃骨的回收-处理-储存-再利用闭环,为自体骨移植开辟全新路径。随着组织库技术的普及,患者将无需在"疗效"与"创伤"间妥协——你的每一立方废弃骨,都可能是未来治愈自己的钥匙。
原文引自:
[1]Schmidt AH. Autologous bone graft: Is it still the gold standard? Injury. 2021, 52 Suppl 2: S18-S22.
[2]Flierl MA, Smith WR, Mauffrey C, lrgit K, Williams AE, Ross E, et al. Outcomesand complication rates of different bone grafting modalities in long bone frac-ture nonunions: a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in 182 patients. 」 Orthop Surg Res2013:8:33.
[3]Carlock KD, Hildebrandt KR, Konda SR, Egol KA. Autogenous iliac crest bonegrafting for the treatment of fracture nonunion is equally effective in elderlyand nonelderly patients.I Am Acad Orthop Surg 2019:27:696-703.
[4]Dimitriou R, Mataliotakis GI, Angoules AG, Kanakaris NK, Giannoudis PV. Complications following autologous bone graft harvesting from the iliac crest and using the RIA: A systematic review. Injury 2011;42:S3–15.
(注:以上内容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