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报!国内首部《自体骨组织库》团体标准在上海隆重发布

[中国,上海] 2025年10月17日——在第十一届“海上论坛-关节外科发展与趋势”这一高规格学术盛会期间,由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与骨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牵头,联合全国53家三甲医院制订的《自体骨组织库》团体标准发布会于上海虹桥绿地铂骊酒店隆重举行。这一刻,标志着我国骨科领域在规范化、精准化与个体化治疗的道路上,树立起了一座崭新的里程碑。

盛会启幕

共襄行业盛举,见证标准落地

本次发布会现场高朋满座,群星璀璨。大会荣幸地邀请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关节外科领域顶尖专家、学者及临床医生,共同见证了这一历史性时刻。

下午13时15分,发布会正式启动。该标准由王坤正主委作为指导专家,由中国食品药品企业质量安全促进会立项,由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周宗科教授发起,并由四川骨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作为核心牵头单位、联合全国53家三甲医院共同完成。在全体与会嘉宾的见证下,现场举行了庄重而热烈的标准发布仪式,会场掌声雷动,宣告着《自体骨组织库》团体标准正式走向行业,服务于临床。

专家合影.jpg 

现场与会专家合影

破局而立

解决临床痛点,定义行业未来

发布会伊始,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周宗科教授 便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当前骨科临床面临的巨大矛盾与机遇。

周致辞.jpg 

周宗科教授致辞

“一方面是我们现在骨科临床面临的缺损处理非常棘手,另外一个方面我们在做关节置换手术当中的股骨头、膝关节切除的骨组织,原来的都作为标本,作为医疗废物进行回收,造成了巨大的浪费。”

正是这种尖锐的“需求”与“浪费”之间的矛盾,催生了建设“自体骨组织库”的构想。周宗科教授指出,这一概念的提出,正是为了 “打通从废弃到再生的关键路径” 。

首部系统性规范,奠定行业发展基石

本次发布的团体标准,系统地明确了自体骨组织的收集、处理、储存、检验及应用全流程,为临床实践提供了科学、严谨的操作指南。

周宗科教授在回顾制定历程时介绍,该标准严格遵循团体标准制定规范流程,从征集、查阅文献、梳理问题,再到广泛征询专家意见,最终形成规范文本。这一成果的诞生,离不开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王坤正主委的鼎力支持,以及全国众多专家的群策群力。

解决临床痛点,定义行业未来

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王坤正主委的致辞,则将发布会的意义提升到了新的高度。他直面了近年来因“同种异体骨事件”等行业问题为骨科带来的信任危机,并盛赞了四川骨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这一关键时刻的担当与贡献。

 王致辞.jpg

王坤正主委致开幕辞

“在中国骨科骨库即将危急的时候,有这么一个企业挺身而出,建立了自体骨库……这就是中国精神。” 王坤正主委对此给予了高度评价,“这项工作可能现在还微不足道,但自体骨组织库一定会为我们国家的骨科将来骨缺损的修复、骨的移植做出应有的贡献。”

王坤正主委的发言,不仅点明了团体标准发布的行业背景之严峻,更充分肯定了骨源生物作为技术支持单位,在推动技术创新与标准落地中所扮演的“破局者”角色。

携手共进

作为本次团体标准的共同牵头单位,四川骨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深感荣幸,亦知责任重大。从标准立项、草案起草、意见征询到最终审查,骨源生物凭借在自体骨移植领域深厚的技术积淀与丰富的产业实践经验,为标准的科学性、实用性与前瞻性贡献了核心力量。

这一成就,是“产、学、研、医”深度融合的典范。我们衷心感谢中国食品药品企业质量安全促进会的指导,感谢王坤正主委、周宗科教授及华西医院专家团队的鼎力协作,感谢所有参与53家顶级三甲医院单位的智慧贡献。这充分证明了骨源生物在推动行业进步、践行“存现在,为明天,生活更美好”使命上的领导力与执行力。

参会专家(按人名排列).png 

(按姓名首字母顺序排列)

展望未来

结语

标准的发布是起点,而非终点。未来,四川骨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将不遗余力地投身于该团体标准的推广、普及与应用支持工作中。我们将与全国更多医疗机构携手,共建规范化的自体骨组织库,让这一创新成果惠及更多人。

同时,我们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在骨修复领域不断探索,以更多、更优的创新产品与技术方案,助推中国骨科事业迈向更高峰。

新征程,已然启航!

让我们携手同行,共创骨科精准治疗的美好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