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3日,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团队成功完成了首例自体骨深低温储存后再植手术,这是首次将自体骨深低温储存技术应用于股骨头骨缺损修复领域。这一创新技术的临床应用,标志着骨缺损修复领域将进入一个全新的个性化治疗时代。
技术革新 ▼
Technical Revolution
自体骨深低温储存技术,由四川骨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发,是骨缺损修复领域的创新性技术。
自体骨组织指患者自身来源的骨组织(如关节置换术中截取的多余骨组织)。在对患者术中截取的多余骨组织(通常这部分组织被当作医疗废物处理)进行无菌处理后,置于 - 196℃深低温环境中长期储存,使骨组织进入 “休眠” 状态。使用时梯度复温,恢复骨组织活性,维持骨组织生物相容性。
自体骨深低温储存技术不仅有效缓解骨资源稀缺和自体骨临床应用受限难题,同时能够规避传统植骨材料的免疫排斥和疾病传播风险,为骨缺损修复提供个性化、精准化的创新方案。
骨源生物自体骨组织储存库:-196℃深低温环境
首例成功实践 ▼
The First Successful Case in China
2025年2月28日,一名47岁男性患者因股骨头坏死在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接受右侧髋关节置换术。
术中,医疗团队截取多余的骨组织(通常这部分组织以医疗废弃物丢弃),送至自体骨组织专业储存机构(四川骨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利用其-196℃深低温储存技术进行保存。
同年5月13日,该患者因左侧髋部疼痛,加重伴跛行,行左侧全髋关节置换术。同时,因左侧髋关节严重骨缺损需植骨修复,医疗团队将深低温储存的自体骨取出复温后,成功移植到髋关节缺损处。手术顺利,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无感染及排异反应,功能恢复理想。
临床骨缺损移植过程
自体骨深低温储存技术流程 ▼
Protocol for Deep-freeze Preservation of Autologous Bone
01 骨组织收集
在患者初次手术过程中,如关节置换、骨肿瘤切除等手术时,医生会截取多余的骨组织,这些骨组织通常是在手术中不可避免地被切除,通常以医疗废弃物丢弃。
02 技术处理
截取的骨组织冷链运输至自体骨组织专业储存机构(四川骨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技术人员在严格无菌条件下对骨组织进行专业处理和清洗,同时将骨组织切割成适合清洗和后续使用的形状和大小。
03 深低温储存
经过处理的自体骨组织被放置在 - 196℃的气相液氮环境中进行深低温储存。在这个极低的温度下,骨组织的新陈代谢几乎完全停止,进入 “休眠” 状态,从而可以长期保存骨组织的活性和生物学特性。
04 解冻复苏
当患者需要进行植骨修复时,取出储存于深低温环境中的自体骨组织冷链运输至手术室复温使用。
05 移植手术
在无菌条件下,医生将复温后的自体骨植入到患者的骨缺损部位。由于移植的骨组织来源于患者本身,所以能够很好地融合到宿主骨中,促进骨组织的再生和修复。
骨源生物自体骨深低温储存管理流程
病例资料 ▼
Medical Records
男,46岁,因左侧髋部疼痛2+年,加重伴跛行1+年,右侧关节置换术后3月入院。
既往史:
3月前于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行“右侧髋关节置换术”,术后恢复良好,30+年前双侧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手术史。
影像学检查:
右髋关节置换术后:右侧人工髋关节在位,对合关系良好。左侧股骨头及左侧髋臼稍变形,骨质密度不均匀,左股骨颈增宽、缩短,左髋关节骨性关节面骨质增生,关节面下见多发囊状低密度影,关节间隙狭窄。
右髋关节置换术后
诊断:
1、左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2、右侧关节置换术后
治疗方案:
自体骨深低温储存后行左侧骨缺损移植及左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骨缺损移植手术过程中,在自体骨专业储存机构(四川骨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技术支持下,将经过深低温储存的自体骨精准移植于左侧髋关节的缺损部位,借助自体骨组织的生物相容性和骨传导性促进骨组织的愈合。该手术方案无需额外进行取骨操作,从而减少了手术创伤,降低了患者的痛苦和风险。
术后总结:
手术整体过程顺利,患者术后恢复情况良好,左侧髋关节功能逐渐恢复正常。在术后随访过程中,未发现感染或排异反应等并发症。影像学复查结果显示,双侧关节对应未见异常,患者及其家属对此次手术效果表示高度满意。
左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及左侧骨缺损移植术后
技术比较 ▼
Technical Comparison
骨缺损修复领域常用的骨移植材料,如人工骨、同种异体骨、异种骨等,往往面临免疫原性、疾病传播风险或骨整合效果欠佳等问题。而自体骨深低温储存技术作为创新解决方案,则有效规避了这些风险,同时保留了自体骨最佳的生物相容性与骨再生潜能,优势显著。
人工骨 <
人工骨是一种合成的骨替代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一定的骨传导性。但它的弹性模量与人体自体骨相差较大,影响骨组织的正常生理功能。此外,人工骨缺乏自体骨中的生长因子和细胞成分,骨再生能力相对较弱。而自体骨深低温储存技术能够较好保留自体骨的生长因子和细胞成分,促进骨组织的高效再生,且其弹性模量与人体自体骨高度匹配,能够更好地恢复骨组织的生理功能。
同种异体骨 <
同种异体骨来源于其他人的捐献骨组织。虽然经过严格的处理和消毒,但仍存在一定的排异风险。患者的免疫系统可能会对同种异体骨中的异体抗原产生免疫反应,导致移植骨与宿主骨融合不良,甚至出现移植骨吸收的情况。相比之下,自体骨深低温储存技术使用的是患者自身的骨组织,与患者基因完全匹配,能够规避排异风险,提高了移植骨与宿主骨的融合成功率。
异种骨 <
异种骨来源于动物骨组织,如牛骨等。它的免疫原性相对较低,但仍可能存在潜在的免疫反应风险。而且,异种骨的骨小梁结构和成分与人体自体骨存在差异,骨再生能力和生物相容性不如自体骨。自体骨深低温储存技术则能够最大程度地保留自体骨的骨小梁结构和成分,确保骨组织的生物相容性和骨再生能力,为患者提供更优质、更安全的骨缺损修复方案。
自体骨与其他骨材料的对比
创新与革命 ▼
Breakthrough Innovations
此次自体骨深低温储存后移植手术的成功,不仅是四川骨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自体骨深低温储存技术领域的一次重大创新,更是我国骨科医疗领域的一项革命性突破。作为国内首例应用自体骨深低温储存技术的病例,它为骨缺损修复开辟了全新的思路和方法。这一技术的成功应用,将为更多骨缺损患者带来希望,推动我国骨缺损修复事业迈向更高的台阶。
骨源生物
四川骨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位于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作为国内首家获得国家卫健委资质认证的企业,公司专注于自体骨收集处理储存技术服务,并创新-196℃自体骨深低温长期储存技术。公司配备国家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BSL-2)及GMP洁净处理车间,确保自体骨组织在储存过程中的安全性、稳定性和长期有效性,为骨缺损修复提供高效解决方案!
自体骨深低温储存技术是骨缺损修复领域的创新技术方法,其核心在于储存患者因疾病(如关节置换术)需要手术治疗时于术中截取下的自体骨组织(其中健康部分)。这些自体骨组织经过专业储存机构(四川骨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可同时储存35万份)专业的技术处理,并在符合GMP标准的万级洁净操作室内,遵循严格的质量控制流程进行作业。随后,它们被置于-196℃的超低温环境中,采用数据化管理系统进行长期储存,以确保其安全性和有效性,用于后期有效回植。
该技术解决了骨科医疗领域中的两大难题:一是骨资源稀缺的问题,二是自体骨在临床上应用受限的问题。通过储存自体骨,患者可以在关节翻修或骨缺损修复等二次手术中,使用自己已储存的骨组织进行再植治疗,能够有效规避传统植骨材料、人工骨、同种同种异体骨或异种骨在植骨手术后可能引发的免疫排斥和疾病传播风险。
“骨再生,源自体”,我们以“存现在,为明天,生活更美好”的使命持续创新,为骨科精准临床医疗提供更优化的骨缺损修复方案!